现在也应该只有真正的摄影发烧友才去烧胶片。无它的,数码摄影实在太方便了。一张小小的存储卡就能存上几百张。而且拍得好不好立刻可以回放确定,不爽的时候还可以删个精光。而胶片没有这么方便的设定:一卷就只能拍36张,拍得好不好要洗了再说。删相片更不可能了。所以对于D酱来说烧胶片,已经小时刚玩摄影的事了。胶片市场收缩得很快,咱这乡下地方有没有胶片买已经是个问题了。时间是最大的杀手。现在,柯尼卡早就不造相机了、富士也成功向数码化转形、乐凯干脆不干影像业务。摄影业的老祖忠Kodak也要退场了。
傻瓜的胶片摄影
小时候的D酱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光圈快门感光度。玩的是100元左右的傻瓜胶片机。傻瓜机的使用比现在的傻瓜数码机还要傻瓜。只要放入胶片和电池就可以拍相片了。任何东西(除了闪光灯)都不用想,看见什么拍什么就是了。最后拆相机之后发现那机结构简单到极点。一个弹簧、一个拨杆和一块塑料片就是一个快门机构(这固定快门速度)。胶片用得最多是富士100胶片,无论晴天阴天都用,根本没想过200 400的胶片。所以加上定速的快门,过曝的过曝、欠曝的欠曝。当然好相片还有不少。
一本书与一圈胶片
其实一圈胶片也要十多块,冲洗一次也差不多价格。所以玩摄影完全是一种烧钱活动(不过现在也好不到那里去 ==)。小时候那里有钱烧摄影啊,都是父母支持才能玩下去啊。于是试过一本书与一圈胶片进行选择的情况。当年winxp才刚刚流行起来,于是打算买一本XP的指导书看看。当然这书也是让父母买单。其实一本书几十块那价钱比得上烧一次胶片,所以出于经济考虑只能让咱二选一。最后还是用一本书换了一圈胶片,其实结果有点让他们惊讶。一本书与一圈胶片谁的价值高点?这个就真的见仁见志了。
冲动是魔鬼
现在你能说出的相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泥轰人天下。观音(Canon)和泥康更是占了绝对地位。其实第一台是数码相机(单反也是)是Kodak出品。很有奇趣把。最先数码化的相机公司死在数码化的路上。不过那是Kodak自己找来的。Kodak数码相机的性能和图片质量用垃圾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ISO200的相片噪点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那是ISO200啊,一般的起码ISO400才会满屏雪花啊。冲动真的是魔鬼,不是看见Kodak这品牌鬼才买啊!Kodak这种用自己招牌来砸自己的脚的行为,结果大家都看见了。
胶片是胶片、数字是数字
时间流水冲走了不少了东西,也留下了不少东西。Kodak用时间告诉“胶片是胶片、数字是数字”。无论胶片有多么成功,该淘汰的总是要淘汰的。有更方便、有更实用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咱不是专业摄影师,咱只是想更方便更快捷地拍好照。Kodak你当年也不是这样么?
Decmes
玩胶片的壕D酱呢… 于是:那些年,我们的一起烧的D酱…
貌似记得我家里第一台傻瓜胶片机也是日系品牌…
当年奥林最出名就是胶片机了
好久没有碰过胶卷机了呢ww原来家里有好几台,从半专业设备到傻瓜机都有,但是好像除了老爸当年还是学生的时候有这热情以外家里就没人还有兴趣烧相机了www
咱家里还有一台海鸥全手动单反,不过咱不会用 Otz